
新华社武汉10月24日电(徐琪记者邓楠)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最近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五年前新建的石墙。很多人都听说过,都想特意去看看。 70多年前,勇敢的少年们抛下课本,跑到前面,为热血青年留下了鼓舞人心的答卷。
校园南侧,一堵灰白色的大理石墙静静地矗立在绿树掩映下。 309人的名字被精心雕刻。石壁右侧写着:“抵抗美国侵略,支援韩国,保家卫国”。底部有浮雕,刻有战斗英雄的图案。 309人的名字下面写着四个大字:“为了和平”。 1950年12月至1951年7月,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309名学生告别响应国家号召,以极大的爱国热情,投身抗美援朝事业。
学校档案馆在泛黄的账本上记录着这段珍贵的历史。当你打开教育部《1950-1951年执行和学生参政名录》时,你会看到309名学生的完整资料,还有入伍草案、执行草案、学生动员会议纪要、光荣的家长会纪要。
“2019年,我在一份封存在档案室的文件中发现了这份名单。”湖北省武昌市实验中学原党支部书记冯希亚表示,发现此事后,立即收集上报,学校也立即开始联系名单上的毕业生及其家人。消息如野火般传开,电话和照片纷至沓来,慢慢地将那些被封存的往事联系起来。或很多年。
91岁的陶伟是纪念碑墙上浮雕人物的原型之一。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一刻的情景。 “我是家里最小的,哥哥姐姐很早就离家了,二儿子和姐姐后来去读书,我想参军,父母没说,但我知道他们不舍得放弃。”陶伟从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毕业后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。他勇敢地面对敌人,与人民空军一起战斗在朝鲜战场上。他开创了在120米近距离击落敌机的先例。
学校档案《学生参军名录(1950-1951)》记录了陶伟等同学应征入伍、加入干部的事迹。新华社发(施伟 供图)
退役军医范仲辉也在名单之中。当他还是高三的时候上学时,他没有咨询家人,直接向学校提出申请。他说:“我知道战争是残酷的,但这并不影响我抵抗美国侵略、支持韩国、保卫祖国的决心。”
名单中还包括渴望进入清华大学的李巧明。他自学完成了所有高中数学课程,他梦想的大学是清华大学。然而,当战争号角吹响时,他引用了王维的诗。 “谁知道面对边陲朝廷的痛苦?即使是木有,也能闻到侠义的香气。”他和入伍的同学一起唱起了《共青团员之歌》,然后登上了开往东北的火车。
据《武汉城市纪事/军事纪事》报道,同期武汉共有1897名青年入伍,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的新兵和干部占全市近六分之一。10月24日,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师生在纪念墙前举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。新华社发(胡英 供图)
309名年轻人中,有100多人就读于空军行政学校,该学校培养了陶伟等空军飞行员等英雄人物。工人们在场的还有顾卓云、范忠辉三位医生、翻译钱志光、周志明老师……年轻人离开武昌,奔赴前线。经过多年的训练,他们分散到全国各地,成为建设祖国的主力军。
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戴江连表示,学校目前正在编写国防教育教材,其中将收录309名入伍学生的相关事迹。 “抵制美国对韩国的援助,保卫我们的祖国和家园和”是每年10月底举行的专题小组课和班会的固定主题。校园的文化建设,包括已竣工的美军抗朝侵略纪念墙和校史馆的“抗美援朝”一角,已成为学生实践红色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。
“时代会变,但爱国主义精神永远不会过时。我们鼓励更多‘热血青年’生活在新时代。”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校长王拥军说。